产经资讯网

云南晋宁:让“民族之花”在工作中绽放

自2013年以来,晋宁先后在双河、夕阳两个彝族乡创建了核桃园、大绿溪、一字格、小石板河、新房子、椿树营六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夕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区人大常委会多次到实地督促指导、调研,并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开展检查视察工作,旨在监督中总结推广经验,解决创建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示范村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自2013年以来,晋宁先后在双河、夕阳两个彝族乡创建了核桃园、大绿溪、一字格、小石板河、新房子、椿树营六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夕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区人大常委会多次到实地督促指导、调研,并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开展检查视察工作,旨在监督中总结推广经验,解决创建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示范村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示范之花”悄然盛开

小石板河村位于晋宁区夕阳彝族乡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是一个纯哈尼族聚居村。过去这里由于地质滑坡,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影响,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9年整村搬迁到现址。2014年,小石板河被列为昆玉旅游带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2015年7月底创建工程竣工并完成初次验收。站在村口的吊桥上放眼望去,规范的哈尼族特色民居建筑,整洁干净的长廊,浓厚风味的民俗文化陈列室,嫩黄的稻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沁人心脾的自然风光、婉转优美的《白鹇鸟飞来》歌曲、淳朴自然的哈尼族敬酒歌声及农家小菜,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参加哈尼“正月年”、“六月年”、“十月年”及火把节长街宴活动。群众的思想意识和觉悟也随之提高,邻里和睦,远近相帮,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从过去的“逼我干”变成“我要干”。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休闲乡村旅游渐成气候,高钙硒米、树瓜、黑花生等农家土特产品供不应求,村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民族团结“示范之花”在这里悄然盛开。

“特色之花”争奇斗艳

丫租村,位于晋宁区夕阳彝族乡西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4.5公里,因姓丫的人家在此居住过而得名。过去,这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由于地势不平,交通不便,群众的生产生活极为困难。自2016年11月项目开始施工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多次到实地督促指导和调研,结合丫租村历史文化积淀,突出特色,促进丫租发展嬗变。十月的丫租,稻田嫩黄,谷子飘香,泥鳅和谷花鱼在田里欢唱,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走进寨门,文化浮雕墙上的“唐元蘇行侠仗义护路”和“牛引定居”的传说映入眼帘,错落有致的哈尼族传统民居,整洁的青石板路面,别有风情。随着项目的推进,功能的完善,到丫租参观和游玩人数日趋增多。现如今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家来发展生产,附近的村民也感叹和羡慕丫租村的变化。“特色之花”在这里争妍开放。

“民族之花”在工作中绽放

为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打造各具特色、类型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创造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实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中国梦,让“民族之花”在工作中永不凋谢,遍地绽放。区人大常委会经过认真调研反复研究,对创建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区人民政府积极采纳所提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落实,首先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示范村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区“三重”工作来推;其次加大资金投入,解决丫租村资金缺口问题;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面和参与面;四是制定提高两个民族乡干部职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奖和民族团结进步考核奖励政策,吸引人才到偏远山区工作。(通讯员周迎芳)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