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脱贫攻坚典型】唐聪国:心系群众 身先士卒 抒写脱贫攻坚彝乡情怀

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吹遍全国,身处基层农村这一扶贫主战场的基层工作者自然责无旁贷。作为全县乃至全市彝族聚居人口最多的一名村党总支书记,罗平县马街镇荷叶村党总支书记唐聪国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他将脱贫攻坚的旗帜插满罗平县马街镇荷叶村委会大地,在脱贫攻坚中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吹遍全国,身处基层农村这一扶贫主战场的基层工作者自然责无旁贷。作为全县乃至全市彝族聚居人口最多的一名村党总支书记,罗平县马街镇荷叶村党总支书记唐聪国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他将脱贫攻坚的旗帜插满罗平县马街镇荷叶村委会大地,在脱贫攻坚中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荷叶村委会2014年脱贫10户44人,2015年脱贫76户321人,2016年脱贫120户537人,这些与荷叶村党总支书记唐聪国同志是分不开的。他经常思索,怎样才能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更大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他认为想要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首先应该回答好关于自身的三个问题:角色定位清楚吗?宗旨意识明确吗?回首过往有愧吗?这三个问题如果回答不好,发挥作用、大有作为就是一句空话。

清楚角色定位:农业、农村和农民

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村组干部的三个维度,如果没有这三个维度,何谈做村组干部?至少不是合格的村组干部。村组干部立足于这三个维度,面对着扶贫脱贫的攻坚任务,要想贯彻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指导思想,角色定位一定要清楚,要做农业的调研员、农村的服务员和农民的通讯员。

做好农业的调研员。荷叶村委会经精准识别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8户692人,分布在辖区内的6个村民小组。唐聪国明白让农民摆脱贫困不是简单的物质救济,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有了实实在在的产业做保障,贫困摆脱才算是真正落地。唐聪国同志运用好自身的一些优势,结合实际,认真调研,使自己对本村的农业发展有实情掌握、理性规划。多年来,他的脚步遍布荷叶村委会的家家户户,荷叶村委会的群众就没有不认识唐聪国的。他认真分析荷叶村委会的气候、地形,带领群众种植烤烟4561亩、油菜8000余亩、魔芋500亩,还探索玛咖、三七等中药材的种植。

做好农村的服务员。荷叶村委会总人口5816人,彝族人口1977人,占比34%,特别是荷叶村委会的洒伍子村民小组全部都是彝族。所以荷叶村委会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所谓“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诚如此言。唐聪国书记从不把自己当做“村官”,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服务员角色,在常规村务的办理中,在服务农民的实践中他总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小到邻里纠纷大到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他总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他总说:消除贫困不是嘴上说来的,是实际干出来的,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服务工作中努力转化来的,只有做好农村的服务员,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功夫不负有心人,提起他,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赞誉。

做好农民的通讯员。“互联网+”的时代已然到来,各种致富信息由于得不到有效及时地传达而飘在了空中,落不了地下,没能真正为农民所知晓和掌握。唐聪国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他自己就不断地向自己的儿女、亲戚、朋友、驻村干部请教省市县各项扶贫政策,以自身的优势补齐农民的短板,使致富信息畅通转达,让惠民政策尽早周知,让需要致富的农民不因信息不畅、政策不明而输在了勤劳致富的“起跑线上”。

明确宗旨意识:为民、务实和清廉

宗旨意识明确是村组干部干好工作的根本前提。没有明确的宗旨意识就不能调动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民、务实、清廉是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村组干部应该明确的根本宗旨。在这一点上,作为人大代表的唐聪国积极履职,认真践行着这个理念。

诚心为民才能力量不竭。共产党人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认同和支持。人民支持我们是因为我们代表着他们的根本利益,为着他们的利益而勤勉工作,甘当人民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只有诚心为民,忠贞不渝,我们才能拥有不竭的力量之源。村组干部必须明确诚心为民的宗旨,在脱贫攻坚战中坚守和践行这个宗旨,再艰难的任务都能够完成。为此,他积极争取了6万元的资金用于改善村委会的办公条件,积极协调15万元的资金用于新修和硬化荷叶至东山镇垭口的道路。诚心为民,和农民心贴心、同呼吸、共命运。

求真务实才能工作不偏。村组干部做的工作来不得一丁半点的虚缈,因为处在基层,面对的对象就是人民群众的各种矛盾,因为是各项政策落实完成的“最后一公里”,人民最雪亮的眼睛永远紧盯着你,在他的带领下荷叶村委会也有2个村民小组成功创建了县级文明村。自打响脱贫攻坚战来“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便成了他的日常。他清楚村里每户的情况,特别是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贫困情况等,荷叶村委会的基本情况他都信手拈来。正是他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促使了荷叶村委会脱贫攻坚工作的扎实推进。他经常深入全村6个村民小组,走访调查几百次,真正做到各种情况的精准。

永葆清廉才会走得更远。唐聪国经常告诫自己: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扶贫脱贫的任务记在心头。特别是在扶贫脱贫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必然会事事关心。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唐聪国时刻提醒着自己也时时监督着其他的村组干部,他们从未出现过优亲厚友、假公济私、虚报瞒报的情况。正是因为他的公平、公正,时至今日,荷叶村委会没有一例因为扶贫政策而导致的上访事件,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各项工作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肯定。

无愧回首过往:每天、每事和每户

三十多年前,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曾经红遍大江南北,里面有句歌词“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当时的青年建设者,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在新征程刚开始的时候就清醒地向自己发问: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心中可有愧?唐聪国从1997年被群众推选为荷叶村委会主任至今,20年的基层工作让他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他也在不断的发挥着自己的能力,而今天,在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的关键时期,作为身处主战场的排头兵的他,依旧向自己发问,并作出庄严的承诺,回首过往无愧,甘洒热血春秋。

无愧于每一天,积流成海。“贫困不会因为一日的努力就消除了,但是如果每天付出是肯定会减少的”,村里的方云良说这是唐聪国书记的口头禅。身处相对落后的农村,每天的工作,每天的付出,也许很苦涩,也许很彷徨,但是,每一天的努力叠加起来就是巨大的力量,每一天的细微成绩累积起来就是不小的成就。积土成山,积流成海,只有每天都无愧,最后,在庆祝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庆功会上才会无愧。

无愧于每件事,集腋成裘。“精准扶贫”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件事情我们都要凝聚起信心和耐心,千篇一律地对待贫困群众,照葫芦画瓢地落实政策要求,我们何谈“精准”?因此,唐聪国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对每件事情都细心和留心,对每件事情认真观察、用心体悟、踏实对待,汇聚起来就是“精准发力”的效能体现,扶贫战果的点点累积,脱贫成功的坚实基础。

无愧于每一户,聚沙成塔。“精准扶贫”要求到村到户,对困难群众进行结对帮扶,每一户都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每一户都有义务帮扶到底。唐聪国对待自己村委会的贫困户逐户摸排、挨个调研,让自己心中有数,让过程有条不紊。习近平总书记说:“在脱贫攻坚战中,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角色定位清楚,宗旨意识明确,回首过往无愧,这三个问题是唐聪国书记在思想根源上的“总开关”,他认为把这三个问题理得清楚搞得明白,在具体的扶贫脱贫工作中才能“精准发力”,在落实“精准扶贫”要求中才能应对自如,在脱贫攻坚战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才可以大有作为。

他常说,人民群众有需求,有困难才会需要我们干部,我们不能对不起人民群众的信任。他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时刻心系人民群众、苦干实干,赢得了较高的赞誉,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抒写了脱贫攻坚的“彝乡情怀”,真正彰显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多面手”和“突击队”作用。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必须形成稳定发展的产业基础。石君表示,沿溪镇目前主打青花椒和佛手柑种植,各自都有6000亩种植面积。虽然规模较大,但因气候和管理不善等问题,产出效益尚不高,花椒亩产约700斤,佛手柑约3000斤。镇里正在请专业农技人才帮忙改良产品品质,提升产品产量。同时还准备加大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建立青花椒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石君说,这对农村基层壮大集体经济来说简直是天大喜讯。下一步镇里将根据实际情况,在各村分别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和劳务经纪服务中心,为入驻经营主体提供劳务保障,并协助农民参股分红,让贫困户真正实现高质量的稳定脱贫,共同进入全面小康。

作为青年基层代表,这是石君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第一次聆听总书记作报告。总书记的这些话让她产生了“化学反应”,“我只想快点回到我那片热爱的净土,甩开膀子干。坚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完成任务,脱贫路上决不让一人掉队。”(中国青年网记者刘尚君 见习记者 高鑫)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