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宾川县聚智聚资聚技创新产业扶贫

云南省宾川县华侨庄园立足宾川葡萄、柑橘等产业优势,集科研推广、观光旅游、种植销售为一体,打造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设施精准农业,开展智力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户缺少技术、没有资金、难以发展产业的困境。

云南省宾川县华侨庄园立足宾川葡萄、柑橘等产业优势,集科研推广、观光旅游、种植销售为一体,打造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设施精准农业,开展智力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户缺少技术、没有资金、难以发展产业的困境。

智力扶贫拓思路

扶贫必扶智。华侨庄园围绕宾川葡萄产业,整合各方资源,全力配合宾川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展智力扶贫。一是实施教育扶贫。2016年1月,宾川县委县人民政府、云南开放大学、宾川华侨庄园开展“政、校、企”合作,成立宾川县终身教育学习中心,让宾川农民可以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农民通过不少于两年半的学习,在完成学分后取得国民教育专科学历,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大学。目前,已免费招收544名农民大学生就读。二是开展技能培训。华侨庄园承担了宾川县2014年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目前,已免费教育培训100余场,培训14952人次。2016年5月,由宾川县委县政府组织边远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专场培训,总共五期,每期300人,为贫困农户学习技术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三是推广种植技术。成立“云南省农技协葡萄栽培新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技术交流中心”,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面向全省推广葡萄栽培实用新技术;将最新的葡萄栽培技术传授给农户,提升农户葡萄种植水平。

产业扶贫保增收

华侨庄园充分利用宾川独特的气候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努力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发展葡萄产业。华侨庄园运用先进的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王世平等11位岗位科学家指导下,在大营萂村建设了200亩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滇西扶贫示范基地,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由1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合作社,采取“贫困户+党支部+企业”的扶贫模式,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核心,开展产业扶贫,华侨庄园提供标准葡萄园的规划建设、技术支持和销售支持,并为合作社融资提供担保,从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二是开发乡村旅游。华侨庄园在宾川县住建局、金牛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依托棚户改造项目,采用三D数控打印集成房屋技术,将华侨农场棚户区建设为商住一体的美丽新侨乡;依托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等侨乡特色文化,并结合华侨庄园的农业科技推广及农业观光旅游,融合一二三产,打造东南亚风格的侨乡风情旅游小镇,带领侨民侨眷脱贫致富奔小康。

金融扶贫强动力

发展产业需要有金融做支撑,为此,华侨庄园创新合作方式,让更多农户获得金融支持。一是创新“金果贷”。华侨庄园与富滇银行宾川支行启动战略合作,争取到2亿元“金果贷”授信,以“企业+农户+银行”的合作创业模式,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富滇银行“金果贷”通过水果权证作抵押,华侨庄园作担保,农户每亩可获得25000元的贷款额度,以保障果园改造升级和生产垫本,银行提供金融支持,公司提供技术和销售支持,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农户与企业抱团发展,从而实现小规模经营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发展缺资金,缺技术的问题。二是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华侨庄园与宾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作,把农户的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与企业的资金需求结合起来,与边远山区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合,通过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贷款入股定期分红和参与经营的模式,解决边远山区贫困户难以发展产业与企业发展缺资金的两大难题,让贫困户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仅参与分红,还能参与经营、提升技能,同时又解决了老、弱、病、残贫困户的收入保障和产业托底问题。

科技扶贫添活力

华侨庄园通过打造科技示范园,引进国内外先进种植技术、灌溉技术、设施设备和全国顶尖专家团队,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服务宾川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一是技术引进。华侨庄园先后引进了无土栽培、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潮汐式育苗等先进技术。努力探索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发展“互联网+农业”。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建设了脱毒种苗优良品种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试验基地,和萂村扶贫示范基地,二是技术研发。华侨庄园围绕葡萄产业发展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了葡萄研究所和专家工作站,同时与美国瑞莱肥料公司、泰谷生物公司合作,在专家院士的带领下共同开展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土壤保护与改良、优良品种选育、农业观光旅游等研究。

通过技术的引进、研发和推广,实现了“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