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富宁县易地搬迁让贫困群众脱穷根

傍晚时分,在那能集镇的丁吉安置小区里,正在新房里准备晚饭的村民刘福亮,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幸福。

傍晚时分,在那能集镇的丁吉安置小区里,正在新房里准备晚饭的村民刘福亮,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幸福。刘福亮一家2017年1月从距离集镇30多公里的那瓜村委会百未村搬迁而来,百未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交通滞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由于距集镇很远,家中养的几头猪、栽种的一些包谷也很难变卖成钱。更让老人头疼的是,村里的小伙一半以上讨不到媳妇,有的讨到了媳妇,过不上两年就跑了。易地搬迁,虽面对故土有不舍,但为摆脱困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刘福亮一家与其他村民一样,决定按照那能乡政府的统一安排搬迁到集镇上安置居住。

现在,刘福亮新房子的一个门面已经出租,而自己也准备学着卖些儿童玩具,他相信,随着整个集镇开发得越来越热热闹闹,自己的收入还会增加,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新的环境中,村民们有了新的想法和期待。与刘福亮一墙之隔的黄庆永从毛宁村搬迁而来,他说,装修好新房子,接下来他的头等大事是讨个媳妇,再利用自家的门面开个小超市,把新的生活过得红火起来。

富宁县那能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位于那能乡集镇规划区内,2016年3月全面启动建设,规划建设丁吉、春天、福盈3个集中安置小区,分为统规自建单体户型和统规代建套房户型,集中安置130户51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91人。

统一规划,确保建设规范。那能乡按照集镇开发总体布局,结合当地建筑风格和群众意愿,确定大部分群众满意的户型和外观,采取统一规划、分户建设的方式,引导自建房的群众按照规划设计建设。在统建房建设上,聘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并由搬迁户委托建筑公司进行建设,保证工程质量。

发动群众,激发群众自主意识。3个集中安置小区分别成立了建设管理委员会,大力宣传和引导搬迁群众树立自己给自己建房的意识,组织群众互帮互助,在建筑材料采购,工程质量监管、自筹资金管理等重点环节让群众参与进来,确立了群众在搬迁和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加强政府服务,实现有序搬迁。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按建设阶段发放补助资金的形式,监督建房群众严格按要求建设;加强质量监督,切实加强工作力量,在3个集中搬迁安置小区分别成立工程建设监督检查组,同时聘请建筑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随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好自筹资金管理,资金使用做到公开透明,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培育产业,实现可持续扶贫发展。为实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认真规划培育致富产业助推困难群众真正实现脱贫。引导和扶持搬迁户通过出资、牛和土地入股以及“公司+基地+农户”方式从事养牛,目前有20户易地搬迁户依托合作社办理贷款入股养牛业。建设砂糖桔产业基地,预计每年可解决集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00余人的就业。通过组建施工队开展劳务输出从事建筑业,现组建有那能乡天合山瑶施工队,共计165人,其中山瑶外出务工小组共计96人,水泥施工队20人,养殖工小组49人,通过外出务工和在家养殖预计每年增加易地搬迁群众毛收入348万余元,可让搬迁群众改善后续生产生活条件。

那能乡党委政府依据自然地理条件精准识别出符合易地搬迁的六类区域,都属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就地扶贫成本巨大,生存条件十分落后,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地方,最基本的特征是“苦、少、缺、穷”,面对现实,只有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这一措施和途径,将群众从不具备扶贫开发、不适宜居住的偏远山区搬迁出来,摆脱恶劣生存环境的束缚,搬迁到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健全、发展空间较好的区域,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在搬迁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

在搬迁安置中,遵循民意,坚持文化发展、环境优美、产业扶持同步规划,将集镇建成从“无街”到“有街”,从“一条街”到“几条街”,“一河两岸柳,五道十里花,千亩桔绕镇,老区美如画”的那能集镇,是易地扶贫搬迁推广的新样本。

(富宁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王发勇、扈星汉)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