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西瓜查验
农产品示范区检验检疫监管
虫媒病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
本报记者 刘子语
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立足云南“开放式”特殊边境实际,全面提升检验检疫能力,既守住国门安全又服务云南辐射中心建设,助力云南跨越式发展。
2015年下半年,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织编制的《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检验检疫能力建设三年规划》获准实施。至今,云南检验检疫系统优化了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区域实验室、20个常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配置,并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目前已形成以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为龙头,以国家、区域和常规实验室为支撑的检验检测技术体系。
2014年至2016年,检验检测项目年增长25%以上。与此同时,检测服务不断延伸,该局所承担的食品检测占到云南食品生产许可80%的份额。
3秒,口岸卫生检疫通关
“能力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盖几栋大楼,买几台设备,而应是全方位能力的一次变革和提升。”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田壮认为,加强科技支撑,无疑是检验检疫部门“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的关键。
2015年以来,该局以项目实施持续强化检验检疫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力争解决“检不全、检不准、检不快、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去年12月,国家咖啡检测重点实验室在普洱竣工验收,该实验室集检验检疫、科研、人员培训等功能为一体,填补了我国咖啡专业实验室的空白。今年,依托普洱国家咖啡检测重点实验室,滇南片区将进行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服务于片区进出境及社会委托的食品(化矿金)检验检测业务,未来该模式还将在全省推广。
“网上国检”平台上线运行,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上线,原产地智能审单系统启用,口岸卫生检疫智慧防线系统上线……2015年以来,根据“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总体要求,云南检验检疫系统建设了10多个信息化项目。
以“网上国检”平台为例,它依托电子监管系统,可以实现检验检疫全程无纸化、自助报检、自助签发通关单等功能,快的5分钟以内就可完成业务办理。
口岸卫生检疫智慧防线系统上线则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3秒内即可完成一人次的证件扫描、身份信息提取、人像采集、面部测温、信息记录和通关。
随着检验检疫业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检验检疫流程流转慢、环节多、效率低的情况不断改善,让企业和个人得到了实惠。“省钱省力又高效”,这是很多外贸企业和出入境个人的反馈。
84.4%,截获有害生物种次增长
随着“海淘”、出境游等兴起,该局加强了入境物风险分析和外来有害生物监测活动,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和实验室检测技术,与相关部门联防联控,监管由口岸通道的点不断向入境前、入境时、入境后延伸。据统计,3年来,该局截获有害生物种次增长84.4%,有4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全国首次截获。
云南与各国交往密切频繁,给进出境监管带来考验。针对云南边境动物及其产品走私、疫情风险高等难题,该局研究提出了“区域管理、跨境合作、境外养殖、加工利用”的跨境偶蹄动物综合治理解决方案,促成云南省从国家层面争取跨境偶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政策。
今年5月,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正式发文支持以景洪、勐腊、瑞丽三地为试点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泰国输华冷冻禽肉及副产品议定书草签已完成,口岸设施配套正在推进。
严格监管的同时是做好服务。随着周边国家入境云南的务工人员增多,德宏、临沧等地的公安、检验检疫、人社等多部门联合试点了“一站式”作业外籍人员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信息采集、健康体检、证件办理、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服务可以“一站式”提供,极大方便了外籍人员。
根据周边国家与云南贸易往来的情况,检验检疫部门还创新了监管服务方式。
缅甸因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反季西瓜进口中国的市场空间很大,但产业发展一直存在规模散、小的问题,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瑞丽组织建设了占地400余亩的“进口水果国检监管区”。
检验检疫部门对境外种植进行指导,在口岸快速验放,建立专门场所进行监管。西瓜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缅甸瓜农收入增加;通关加快,经营企业成本降低;监管可追溯,检验检疫人员更能提供针对性的监管和服务。2016年,瑞丽进口西瓜数量突破60万吨,产值突破15亿,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
300天,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
装满鲜山竹的货车缓缓驶入磨憨口岸“关检”一次查验场所,勐腊海关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随即进行联合查验。经查验到放行,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
2016年,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昆明海关联合规划关检合作试验区建设。今年4月,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建设关检合作试验区实施方案》,关检双方在深化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互”,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三个一”,执法监管,促进开发开放,共建关检文化5个领域开展18项合作。今年6月,云南关检合作试验区在磨憨口岸挂牌。
关检合作试验区运行以来,货物方面,企业申报数据重复录入减少达30%,企业通关成本节约20%;关检监管结果互认,每年近5000批次货物可免于重复查验,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超过300天。旅检方面,流程时限缩短达60%。
在出入境环节“减负”,也在生产源头“加磅”。今年9月15日,根据《质检总局关于公布2017年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名单的公告》(2017年第74号),蒙自市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正式获批。目前,云南建成9个、126.46万亩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其中宾川县、建水县、蒙自市示范区为国家级示范区。
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在示范区系统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疫情监测,尤其是针对国际市场要求进行规范,示范区农产品质量提升,对当地产业外向型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以宾川县示范区为例,今年1—8月,宾川县示范区鲜葡萄出口109批次、14701吨,货值4907.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5.9%、38.6%和51.4%。
今年以来,该局通过入企帮扶、培训指导、监督管理等方式推动“三同”(即出口、内销产品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标准生产,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平)工作。目前12家滇企在国家认监委“三同”公共平台上线,90家食品农产品企业在阿里巴巴上线,今年7月,30多家云南出口备案及“三同”企业与京东集团签约以自营直销方式上线,主要产品为高原特色食品、农产品。
“立足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我们将不断提升自身‘软硬’实力。”田壮表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新时代的新征程,继续发挥职能作用,助力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