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丽江泸沽湖风景区村民:游客多了 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我托清风捎个信,千里送花香,山花开满泸沽湖,阿妹哟,真是好时光...”丽江宁蒗的泸沽湖面,叶叶扁舟之上无不歌声荡漾,欢乐融融。放眼望去,就像一幅画。 泸沽湖风景区内的吕家湾村背靠大山,面朝“大海”,居住着汉、彝、藏、普米、佤、摩梭人(纳西族)6种民族。自从当地开始发展旅游后,村民们就逐步改变了过去种玉米土豆以及捕鱼为生的状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粗放农耕向旅游接待的转型。

游客乘船游览泸沽湖 人民网 薛丹 摄

游客乘船游览泸沽湖 人民网 薛丹 摄

泸沽湖景区 人民网 薛丹 摄

泸沽湖景区 人民网 薛丹 摄

摩梭篝火晚会 人民网 薛丹 摄

摩梭篝火晚会 人民网 薛丹 摄

摩梭歌舞表演 人民网 薛丹 摄

摩梭歌舞表演 人民网 薛丹 摄

“我托清风捎个信,千里送花香,山花开满泸沽湖,阿妹哟,真是好时光...”丽江宁蒗的泸沽湖面,叶叶扁舟之上无不歌声荡漾,欢乐融融。放眼望去,就像一幅画。

泸沽湖风景区内的吕家湾村背靠大山,面朝“大海”,居住着汉、彝、藏、普米、佤、摩梭人(纳西族)6种民族。自从当地开始发展旅游后,村民们就逐步改变了过去种玉米土豆以及捕鱼为生的状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粗放农耕向旅游接待的转型。

“在村里,没有谁的歌喉能比得上我。”世代居住在泸沽湖边的摩梭小伙陈天云在高歌一曲后,兴冲冲说起了这几年的新变化:“以前连公路都没有,有辆摩托车绝对是村里的有钱人。自从2011年环湖公路修通以后,到泸沽湖旅游的人多了起来。”

过去的吕家湾村,因为海拔及气候原因,农产品产量上不去,部分村民过了农忙季节就没了固定活路。当地旅游业的逐步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观光游览。带领游客划船观湖成为了村民们一项主要收入来源。今年5月,在宁蒗县民宗局扶持下,吕家湾建起了码头,游船服务更加有序规范。“村里像我一样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回来了,外面的客商用我家的土地建客栈,每年给20万租金,家里脱了贫,生活过得好。”陈天云说。

吕家湾村村长钱友潮介绍,村小组将划船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每周进行一次结算,然后再平均分配给全村57户村民。在旅游旺季,每户村民每周能挣到4000多元。今后村里还要建旅游公厕和停车场。

“挣钱不是关键,我们要先把环境保护好,把游客服务好。”钱友潮再三对大家说,村民们现在已经慢慢意识到,只有保护好泸沽湖的青山绿水,踏踏实实做服务,把口碑传播出去,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来旅游。

在泸沽湖西岸的落水村,至今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环境,它不仅是景区较早开发的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也是摩梭文化对外展示的前沿窗口。

2013年,宁蒗县民宗局将洛水村设立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特色村寨创建项目点,筹集121万余元资金,建成了洛水村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演艺队。每晚8点,摩梭歌舞演出都会按时举行,让游客体验到原生态的摩梭文化。

80后村民娜珠自小在泸沽湖畔长大,近些年旅游发展后,家乡的变化让她感受深切:“村民们白天划船载客,晚上表演歌舞。客栈留住了游客,增加了收入,大家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洛水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项目已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集游、住、娱和民俗观光体验、风景游赏等一体的的旅游村。 

(薛丹)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