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临沧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全面推行“双承诺”制度,以抓党建促脱贫为重点,全力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推广运用“银行贷款共同用、特色民居共同建、大事小情共同帮、公益事业共同干、产业发展共同谋、文明村寨共同创”“六个共同”经验,不断健全“党支部+理事会+农户”的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作用。
按照“商诺、审诺、亮诺、履诺、督诺、评诺”的方法步骤,双江县大力推行“双承诺”,实现全覆盖。2016年以来,全县“双承诺”事项达13万件,已履诺10万余件,基层党组织不断得到加强,有力地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
立足精准扶贫,不断探索党建+基地+贫困户,党建+合作社+贫困户等“党建+脱贫攻坚”模式,把党组织的活力转化为贫困村脱贫、贫困户致富的内生动力,以脱贫攻坚成效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果。
截至目前,双江县贫困人口由“十一五”末的5.28万人下降到2016年末的1.422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5.4%下降到9.37%。
挂钩帮扶细落实
眼下,走进勐库镇邦读村梁子组,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晒满了黄澄澄的玉米,脸上写满丰收喜悦的拉祜族群众,热情邀请来客到家中坐坐。除了新盖的楼房,村子里还有2个养牛小区引人注目。
“盖新房、盖养牛小区,都是李大姐帮我们搞起来的。”村民李兴强说,“她还帮我们把路修通了、电拉通了、喝上了自来水。”
李兴强口中的李大姐,名叫李跃兰,是双江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拉祜族、党员。临近退休前被派到勐库镇邦读村梁子组驻村蹲点。
一入村,李跃兰就走村串户了解掌握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召集组长、理事会成员和党员开会,认真宣传讲解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特别是建房补助和贷款政策。为做通个别群众思想工作,有的一连五六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直到做通为止。对于听不懂汉语的群众,李跃兰就用拉祜族语向他们讲解,有个别犹豫不决的贫困户,李跃兰约组长多次到他们家里,帮他们算账、讲透政策,鼓励他们建房。先后召开理事会20场200人次,群众大会30场2710人次,李跃兰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最终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梁子组29户涉及危旧房改造26户,目前贷款全部到位,补助全部落实,贫困户建房率达100%,入住率100%。同时,李跃兰带领梁子组群众抓实四大产业,为脱贫摘帽打牢基础,发展养殖业,已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建成2个养牛小区,发展养牛示范户13户;此外还巩固提升茶产业、培育甘蔗产业、经济林木产业。
“感谢共产党对我们的关心,感谢领导干部对我们的支持,感谢我们的好大姐李跃兰为我们想办法出主意,我家已搬进新房住了,我们会越来越好。”贫困户李新文由衷地说。
双江县按照“领导挂乡(镇)村、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好省、市、县、乡110个部门3104名干部职工挂钩5847户农户的帮户措施,确保“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责任到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要求乡镇、村(社区)党组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好脱贫计划规划、强化政策宣传、发动好群众、实施好项目、化解好矛盾。同时,监督好帮户党员干部履行好政策宣传员、建房规划员、产业发展指导员、家庭经济理财员、就业就学就医帮扶员、矛盾纠纷调解员、陈规陋习整治员、基础设施建设监督员等责任,进一步树立了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产业发展算好账
随着坚果逐渐挂果,效益日益凸显,勐勐镇南宋村南京二组的村民们种植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
这一产业的发展和佤族党员陈学明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003年,村里推广种植坚果,但遇到了阻力。陈学明就带头种坚果,紧跟着村民们也陆续种了起来。
如今,南京二组67户人家,种起了2000多亩坚果,去年坚果产量30余吨,产值97万元;全村甘蔗面积达2100亩,产值超300万元。
2013年,陈学明被选为南京二组副组长,并担任南宋村的养老保险协管员。在他的带领下,这里的佤族群众还种起了200余亩砂仁、咖啡。
在此基础上,还成立了双江学明砂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南宋村成立了南宋坚果种植合作社。
“未来,继续依托糖厂巩固好甘蔗产业,坚果和咖啡依托合作社走好市场化之路,砂仁也要走上订单化道路,同时依托合作社,以我们二组为中心,再辐射周边村寨和农户。”陈学明信心满满。
像陈学明一样,南宋村50名党员积极带头,算好产业布局账。“为了达到预定的脱贫目标,我们引进了砂仁产业、迷迭香、红心柚子,近期开始种植50亩洋瓜尖,如果效益好明年再继续发动,在50亩的基础上再发展100亩。”南宋村党总支书记赵汝敏说。
双江县按照因人施教、分类培养的要求抓实“三培养”工作,2016年以来,把17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220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290名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
同时,实行产业联动推进制,按照“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的模式,把服务发展产业作为党建促脱贫的重要工作来共同谋划,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烤烟、甘蔗等5个产业扶持办法,每年投入产业发展资金5000万元以上抓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共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达150万亩,农民人均达10亩以上,年内贫困户人均增收产业基地达9亩以上,建成党组织和党员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10万余亩,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公益活动勇争先
在双江县,说起勐库镇公弄村的“五朵茶花”可是小有名气。
“五朵茶花”是公弄村的布朗族5姐妹,她们善于采茶、制茶。不但如此,老三刀仕燕和老五刀仕春分别于2013年和2012年入了党。
公弄是布朗族的世居地,是勐库最古老的村寨。这里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10年前这里的农户大都住的是上辈子盖的土坯房,收入勉强解决温饱。而如今,依靠种植和加工勐库大叶茶,当地群众走上了富裕路,迁入了宽敞漂亮的新居,还买了摩托车、汽车。
近年来,随着双江县勐库大叶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公弄村一些茶农已经不再满足于向外地的经销商提供鲜叶和原料,而是开始组织起来,成立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初制所。
五朵茶花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最具影响力。几年前五姐妹出资100万元,以自家姐妹的400多亩茶园为主,成立了合作社,几年下来,该合作社已有多个茶叶初制所,可加工茶叶超100吨,茶叶总产值已上千万元,付给茶农鲜叶款600余万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5姐妹还给建房的茶农预支第二年的茶叶款,帮助其盖房。在村里的修路等公益事业中,她们也积极带头。
“接下来,我们还想把布朗族的风筒鼓舞、溜包等传统搞起来,传扬出去,把村里的老年人组织起来搞体育活动。”刀仕燕说。
如今,五姐妹的合作社已经辐射5000多亩茶地,带领160户农户走向小康路。
双江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11216”党建示范提升行动,在全县选树1个乡镇、12个村(社区)、1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着力培育选树党建促脱贫品牌。开展农村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的“三亮”活动,评选党员示范户220户、党员经营示范店75户、党员产业示范基地130个,带动党员1500户、贫困户3100户,党员亮出身份引领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专业合作落稳棋
眼下,双江县沙河乡允俸村忙孝一组的地里,村民们陆续种下了新一季马铃薯,来年三四月份,马铃薯将运往昆明、西安、上海、北京、武汉等地。
早在2004年,傣族党员俸翠华就带头种起了4亩马铃薯,逐步发动起了群众种植。
而到了2007年,由几名傣族党员带头,忙孝组便以“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成立马铃薯产业协会和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开始规模化种植马铃薯,倡导一体化进种,一体化种植,一体化销售。
“靠种植马铃薯,我们的收入由2014年之前的每亩2000元,增加到如今的每亩8000元,社员收入和亩产值翻了3倍。”合作社社长俸光兵说。
如今,合作社还成立党支部。“正是党员带头,先行先试,敢闯敢干,才带领大家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俸光兵说。
而在村口,一个现代化的水稻加工厂引人注目,这里低温烘烤水稻的机器、马铃薯收储中心、育秧大棚冷库、插秧机……一应俱全,从种到收再到出米包装,全程机械化。
2015年,村里又成立了双江允俸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里将两个合作社放在一块建基地,把农机、农艺相融合,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把农业科研推广与专业合作社相融合,实现试验示范推广一体化,把种植和养殖相结合,发展循环农业。
就在一个月前,合作社还有了自己的电商实体店,走上了传统销售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路子。
双江县把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统筹各级各部门政策、项目和资金,领导和指导各乡镇和村(社区)开展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创新建立“村党组织+贫困户+村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模式,整合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入股龙头企业,实行定期分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76个村(社区)都有了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实施“互联网+党建”行动计划,稳步推广“基层党组织+农村电子商务”,在74个村(社区)建成电商为民服务实体站点,着力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该县还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