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丽江古城之美,“激沙沙”是不容错过的。在古城一路走来,一个转弯、几条小巷、一条主街,穿城而过的水流声,忽隐忽明。常与流水相伴,人居水畔,水绕房过,在睡梦中也能静聆古城“激沙沙”。
玉带穿古城丽江古城的水来自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公园,泉水从岩石隙缝中迸涌而出,形成近4万平方米的黑龙潭水面,纳西人称这水叫“古鲁吉”,“古鲁吉”流出黑龙潭,汇成玉河,在双石桥一分为三,形成西、中、东3条河流,覆盖古城。古城的水,呈扇形穿城而去忽浅忽深,浅者可以涉足、嬉戏,深者成潭成渊,雨蛙繁衍其中。水流忽急忽缓,急者潺潺有声,缓者纹丝不动,犹如一面玉镜。纳西人讲究“活水长流”,认为水只有流动不息,才有灵气和生命。 “激沙沙”是丽江当地纳西语中的地名称谓,纳西语中水叫“激”,房屋也叫“激”,“沙”有锁的意思,“激沙沙”连在一起含义为“水与房屋相互锁连的地方”。
静聆“激沙沙”“激沙沙”位于丽江古城东南部,与木氏官邸及“关门口”相邻的七一街兴文巷,巷内三坊一照壁的纳西民居,巧妙利用玉泉水系,依水而建。这里户户种花,玉带环绕,因而成为古城内最具代表性的纳西族民居巷道建筑。说到“激沙沙”,又不得不提到74号宅院,现在的“激沙沙一流居”为一绝,院内利用穿墙过院的流水,做起了景观,花草争芬的院子,保持了明、清丽江纳西族民居风格。1998年由宅主李实经营为激沙沙客栈,又叫“激沙沙一流居”,后来租与他人经营,目前客栈内有两个房间,能看到水从房下穿过,在维持原貌的条件下,几经改造,院落越发精致。纳西族学者、退休教师杨金山说,纳西族对水一往情深,在古城的水系分布上都有体现。按主人家的说法,在纳西话中水和房子都叫“激”,取名“激沙沙”把主人家,水与房子相互依恋、依存的愿景也表达了出来。
三眼井民约古城人一直有用水护水的好传统,对水的管理和使用已形成一种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路遇三眼井,几位赶早了的古城居民,有的洗着菜,有的洗着衣服,有的拿来了桶挑担水。“这里的水当然可以喝,冰冰的还有甘甜味。”每走到一个三眼井前,如果你去问,似乎都会得到这样的答案。 “三眼井”为利用地下喷涌出的泉水源,依照地势高差修建成三级水潭。并对3个水潭的功能与用途进行严格区分,并形成古风民俗。第一潭为泉水源头,清冽洁净,为饮用之水;第二潭水质洁净,为洗菜、洗涮炊具之用;第三潭为漂洗衣物专用,最后水从第三潭排入排水沟中。说到三眼井,它是丽江人的一种情怀,许多老人会告诉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周边乡镇的人来赶正月十五棒棒会的时候,三眼井旁边总会排着一队人,轮着取水喝。如今,每口三眼井边依然会摆个碗,供人们前来饮用。丽江古城中共有大大小小的三眼井5个,即白马龙潭三眼井、义尚甘泽泉三眼井、光碧巷三眼井、格宝坞三眼井、寄宝坞三眼井。每口三眼井旁边都立了个石碑,写上了三眼井用水民约。(木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