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通知称,各地要有序推进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发展,应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不盲目拆老街区,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7月10日新华社)
说起“特色小镇”总是会听到“差不多”“千篇一律”的说辞,这并非赞美,而是“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一种“品牌问题”。有的人一说“品牌”就趋之若鹜,但是为何说到“特色小镇”这品牌就差评呢?说到底还是缺少了生命力。
要真正地让“特色小镇”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钥匙”,引领新型城镇化的“特色担当”,还应该具有“三种力”。
品牌力。“特色小镇”只是一个统称,一个地方要真正地发展“特色小镇”就需要打响自己的“品牌”,这其实就是一种“内涵”,要在“吸引力”上下功夫,让一个小镇能够通过“品牌”叫响自己的名字。
创新力。“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在“特”,不管是从建筑风格还是形态特点上都要“创新”,能够走出“复制”的偷懒模式,走上“原创”的耕耘模式,才能找准一个“特点”撬动整个小镇。
感染力。“特色小镇”不能仅仅让居住其中的人有现代生活的气息,也要有情感的归属,让参观者能够有“归家”的体会,这样的“特色小镇”才是有“味道”的、有品质的、有感染力的。
“特色小镇”不必刻意追求奢华,而应该在精致上落墨,既要有自己的特点,也要有自己的魅力,让一个地方有“独一无二”的味道,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这样的“特色小镇”才会抢占发展的先机,才能不断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刘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