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德宏州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形成了企业显责任、群众得实惠、社会反映好、企村互共赢的发展新局面,让企业成为了德宏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支生力军。
“门前”就业解民生
“中铁十七局不仅给我们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还教授我们技能,既能赚钱又能顾家,比以前靠种地谋发展好太多了。”在中铁十七局大(理)瑞(丽)铁路施工工地,来自芒市五岔路乡的贫困村民王兴省高兴地说。
去年以来,中铁十七局大瑞铁路项目部在德宏积极参与扶贫帮扶活动,与芒市五岔路乡五岔路村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帮助解决劳务输出,彻底解决当地贫困村民就业难和缺乏生活技能的难题。
据中铁十七局大瑞铁路工程项目经理刘朝辉介绍,为切实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企业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五岔路乡,把真正贫困村民带到项目工地进行培训,为其提供工作岗位,包食宿、每月工资3000元,同时传授他们施工技术、灌输致富思路,让他们在工程完工后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脱贫致富。截至去年年底,已有共3批69人在项目部的帮扶下解决了就业和生活的难题。
“以前家里收入就靠3亩甘蔗田,年收入才8000元左右。我们夫妻一起来项目工地工作,仅半年时间已把家里建房所欠的2万元债务还清,而且还学到一技之长,相信以后凭能力我们一家也能脱贫致富了。” 通过半年来的工作与学习,王兴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多形式帮扶促发展
“有了‘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解决了我们急需的发展成本问题,对产业发展信心更足了。”走进瑞丽市弄岛镇等秀村,村民们正信心十足地谋划着产业的发展。
去年,通过开展企业帮扶,德宏州福建商会与等秀村结成对口帮扶单位,不仅出资为村里解决亮化、美化难题,还出资50万元成立了“产业扶持基金”,定向精准帮扶等秀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观光农业等农村特色产业,让村民通过产业发展走上脱贫致富路。
而这只是德宏州通过企业帮扶带动农民发展致富的一个小缩影。
在陇川县,通过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村进行指导培训后再返聘到企业工作,让农村青年学到一技之长的同时又增加收入;在瑞丽市,通过商会挂钩贫困村设立专项产业发展资金和教育发展资金,为村民们解决发展难题;在芒市,德凤茶叶、小毕朗米业等企业结对帮扶,帮助村民改进种植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在盈江县,企业以“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直接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去年来,德宏州通过创新企业帮扶模式,形成了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智力帮扶等多种帮扶形式,运用企业资源、技术、信息、市场、人才等优势与贫困村土地资源、劳动力、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走出一条企业帮扶脱贫致富之路。
抓实“万企帮万村”显成效
自“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开展以来,德宏州各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坚持“党委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民企帮扶、社会参与”的原则,迅速行动,科学谋划,积极组织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并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按照“自愿结对帮扶”的原则,统筹辖区内民营企业精准对接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推动民营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多措并举深入推进,超额完成省级下达任务,构建了民营企业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新机制。
去年,德宏州已有84家民营企业(商会)与84个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结对帮扶任务数。据不完全统计,现参与结对帮扶的民营企业已向建档立卡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达3783.09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