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贫困村到幸福村的嬗变

昨日的河边村,在勐腊县不仅以穷出名,而且懒散也格外出名。全村小组59户215人中,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19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个,村民长期住在石棉瓦顶的简陋木板房中,是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攻坚脱贫的典型代表。

昨日的河边村,在勐腊县不仅以穷出名,而且懒散也格外出名。全村小组59户215人中,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19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个,村民长期住在石棉瓦顶的简陋木板房中,是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攻坚脱贫的典型代表。而现在的河边村,是远近小有名气的“幸福村”,一栋栋崭新的木质楼房坐落有致,一排排果树绿化带环绕着村庄,一个个村民脸上充满积极欢乐的笑容。而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不到3年时间。2015年,河边村被确定为勐腊县脱贫攻坚试点村寨,在各级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坚持眼睛向内,从自身做起,围绕“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工作思路,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引领示范,为扶贫攻坚打下牢固的组织基础。同时,带领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建强堡垒,铸就发展“领头雁”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以前的河边村,地处深山老林,从乡村公路到村里还需要途经大约八公里的崎岖山路,一旦下雨,进不去也出不来。同样,河边寨和很多农村一样,存在党员队伍老化、党员活力不强、党支部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党员干部面对一直以来的贫困显得有心无力。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河边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坚强的支部堡垒和一个好的领路人。要打赢扶贫攻坚战,班子建设是摆在第一位的问题。针对河边村党员干部的实际,上级党组织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抓紧实施“领头雁工程”,通过村党支部和村小组换届,把能力强、素质高的村民选入班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自州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的驻村工作队和挂钩单位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强河边村党支部建设上来,及时成立了“扶贫工作队党支部”,与河边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先后开展“红旗飘飘”工程,实行党员挂党旗亮身份活动,组织村民举行升国旗仪式,安排党员给村民上党课,带领党员群众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制定村规民约、完善党支部各项制度,协调进村的水泥路、村寨的排污设施、村民新房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承担主体主责,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党的好政策,真真切切感受到党支部的努力工作,组织的威信树立了起来,党员干部的形象树立了起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凸显了起来,群众脱贫发展有了“领头雁”。

统筹发力,瑶寨旧貌换新颜

思想发生了变化,脱贫就开始有了行动。河边村小组被列为脱贫攻坚试点村寨后,河边村党支部围绕党建扶贫双推进的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先后和扶贫工作队、挂钩单位以及“小云助贫”社会公益组织等开展35次实地调查摸底,对全村各户家庭情况、经济收入、生产生活困难、致贫的原因及帮扶需求进行精准摸底,找到了“交通制约、缺乏产业”的贫困症结。引导村党支部针对存在问题,开展“我的村寨我建设”,积极配合各级各部门量身订制和实施河边村可持续发展的脱贫攻坚计划,全力落实党委、政府扶贫工作部署。组织村民参与编制了涉及河边村小组产业开发、住房、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治理等内容的《河边村小组脱贫规划》。紧紧抓住党的扶贫政策落地和脱贫攻坚试点村寨的机遇,加强请示汇报,并依托整乡推进、易地搬迁、兴边富民、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旧房改造、产业开发,村寨面貌日新月异。自2015年以来,河边村共先后争取592万元实施进村道路硬化,1574万元改造住房、村内道路、排水沟、饮水、宅基地等村内基础设施,30余万元发展小耳猪、黄牛和珍贵林木等种养殖产业。通过各级共同努力,建档立卡户全部实际脱贫,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

党员带头,率领群众奔小康

“讲给你听,不如做给你看”,这是河边村党支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深刻体会。过去的河边村,地处偏远,交通、文化素质制约,生活极为贫困,几乎不与外界交流,养成了不思进取、整天坐在墙脚转着烤太阳的懒散习惯,“等、靠、要”思想严重。怎么解决村民“要我脱贫”的思想问题,使其树立“我要脱贫”的观念,是彻底改变河边村小组贫困状况的关键。村党支部班子以身作则、示范带头,把扶贫政策学深学透,通过召开村民会议、走村入户、“大喇叭”宣传等方式,向村民传达扶贫政策。依靠依托勐伴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小云助贫中心”,在河边村成立“河边村发展工作队”和“河边青年创业小组”两支村民骨干队伍,以互助的形式,带动和帮助其他村民一起发展生产和创业。积极与挂包帮单位、社会公益组织沟通联系,组织村民们到脱贫攻坚典型示范村和北京等先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拓眼界;引导村民自发经常开展卫生整治、投工投劳,移风易俗;协调有关农业技术人员到村内为群众开展割胶、养殖等技术培训,增添致富技能。通过党支部带头学习、带头盖房子、带头发展产业等先行先试的具体行动,让村民们真正体会到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带领他们脱贫的决心和信心。老党员黄元周主动让出自家的宅基地用于建设党支部活动室,支部书记李福林带头让出自家土地作为村内的养殖基地,感动了党员群众,村民“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逐渐被激发出来,精神面貌有了巨大转变,大家愿意干活了,想怎样发展产业了,真正体现了“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会跟党员干”。河边村,再也不是过去那个集体活动连派个工都叫不动人的“懒散村”了。现在的河边村村民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到扶贫攻坚的浪潮中,无论是组织修路、挖沟渠等义务劳动,还是自家的生产劳动,都干劲十足,除了提升传统的甘蔗、橡胶等产业外,还家家户户养起小耳朵猪、小黄牛、小茶花鸡,并在“小云助贫中心”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注册成立由村民自主管理的土特产电商销售平台,将本村的生态土鸡蛋通过互联网向北京、上海等地进行销售。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河边村共销售鸡蛋2500个,收益17500元,收益最多的农户达6000元。与此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充分利用好政府提供的6万元贴息贷款建新房,每户人家装修一间“瑶族妈妈的客房”,作为乡村旅游的支撑项目,实现收益46700 元。下一步,河边村还要继续开发木瓜、冬季作物、古法红糖、柚子、芭蕉、蜂蜜等一系列天然产品,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打造美好的未来!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