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千山之上
上两个月在杭州小驻,应该说西湖已今非昔比,改造提升,文化延伸,杭州之“眼”的西湖已经延伸到西溪,甚至涉及到了曾经居住在那里写《长生殿》甚至《红楼梦》的洪昇(土默热教授研究说他才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也就是说,西湖的风景更美了,游人的游域更广阔,呼吸更顺畅,也更自由了,那么连缀在这些自由呼吸中的杭州文化,岂不令人感到更有无穷的魅力?令人流连忘返。
众所周知,翠湖也是“昆明的眼睛”。她之所以出现在昆明城中,源于700多年前的赛典赤治水。赛典赤治理困扰古代昆明人的水患,让原属滇池的翠湖(当时人称菜海子)出现在昆明城中,如此才有了元军、明军甚至清军时代的“柳营”(翠湖有数百年作为军营的历史,借汉代周亚夫“细柳营”的典故,故称柳营),才有了在柳营基础上创建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有了这里近代“重九”起义、护国运动、靖国战争、云南抗战、西南联大、云南解放等等的辉煌。
记得四年多前,笔者曾在某会上提出,要拓深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纵深度,比如翠湖文化圈,讲武堂、西南联大、东陆大学、云南省图书馆、袁嘉谷故居、王九龄故居、黄公祠、赵公祠、卢汉公馆等等,历史辉煌,群星璀璨,但当时的打造,仅仅围绕这些是不够的,因为这些东西具有再大的辉煌,也仅仅是百余年的历史,问题是作为“四朝古都”的昆明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不是仅有一百多年、两百多年甚至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人当场问:说是这么说,问题是如何拓深?今天能够看到的东西,哪还能有比一百多年更多的?余答曰:世事沧桑,但历史的回声,总可以寻得遗韵,更何况一段天天走过的沈官坡,记载着明初金陵巨商沈万三流放昆明、客死他乡的历史;一段至今流淌的洗马河,仍牵系着滇池与翠湖的母子关系,它是它们之间的脐带,也钤留着数百年兵马与民生的声音;昆明文庙是元初“云南省长”色目人赛典赤•赡思丁修建的,是云南历史上第一座文庙,而赛典赤是中国历史上施行“德政”的伟大代表;还有逼死坡、莲花池、金蝉寺等连带着的永历南明历史,青云街、先生坡、贡院等连带着的科举文化……皇皇哉,我昆明!皇皇哉,我翠湖!
颇为欣慰的是,短短几年翠湖的改造提升日渐成效。
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又礼请专业人士反复论证,推出高水平规划与改造提升方案,拆违修旧,而“今年启动八大工程,力争年内完工”的要求中,“两坡一街(先生坡、沈官坡及景虹街)示范工程,提升业态、拓展空间,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展示老昆明人文记忆”以及“洗马河水系恢复及带状公园建设工程,突出刻画“柳营春试马 虎帐夜谈兵”的历史文化主题情景,扩大公共开敞空间,配以具有明清历史特色的兵马奔腾的雕塑,重现‘柳营洗马’景观”的表述,宛然在兹,加上接下来的今年,翠湖的外在景观与文化内涵,不言而喻,将会大大提升,愚以为,此幸甚至哉!
俗语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杭州西湖的改造提升工程,应该说,十分成功,成功就在于用实际行动擦亮了这双眼睛,千年杭州“心灵”的魅力由此更放异彩。而翠湖也是“昆明的眼睛”,这是汪曾祺先生的名言,我们的翠湖改造提升工程,也是在擦亮这双“昆明的眼睛”,通过这双明亮的“眼睛”,我们也要真诚、自豪地展现我们昆明“家风绵长,历史悠久,温柔敦厚”的“心灵”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