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南地图:河口位于云南之“南”,起源于云南腹地的红河像一条飘带,蜿蜒数千公里,从这里奔腾而出。
看中国地图:边陲变中心,末梢变前沿。蒙河铁路、滇越铁路、昆河公路、蒙河高速、红河航道与越南相连,是我国西南进入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出海口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看世界地图:自古以来,河口就是我国与越南、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窗口,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二条通道。
近年来,河口县委、县政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精准切入,既提升硬件“联通”,也创新软件“契合”;既积极“引进来”壮大,又勇敢“走出去”分享;既建设平台“吸纳”,又发展产业“推动”,在全方位开放与深度开发中,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打造云南省沿边开放新高地。
新的目标
●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门户
●建成云南省最具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
●打造红河州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发展优势
最便捷——河口距昆明市406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264公里,距越南北方最大港口海防市384公里,是我国西南进入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
最丰富——蒙河铁路(泛亚铁路东线)、滇越铁路、昆河公路、蒙河高速、红河航道组成综合交通网络与越南相连。中越国际联运列车已开行20多年。以河口口岸为中心的中越国际多式联运,不断丰富和拓展着跨境运输的内涵和外沿。
最完善——河口县共有铁路、公路2个国家一类口岸、省级3个口岸和多条民间通道,有3座大桥与越南老街市相连,有着“县城即口岸,口岸即县城”的优势。
最独特——与河口县隔河相望的老街省老街市是越南北部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一城两国”的特质是省内其他口岸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河口成绩单
2017年上半年
进出口总值
54.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35.5%
进出口货运量
279.9万吨
同比增长
113.1%
出入境人员
206.5万人次
同比增长
14.8%
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
14.2万辆列/次
同比增长
70.8%
“综合交通+通关便利化”提升黏合力
6月14日12时42分,烈日当空,气温已近40度,伴随着呼啸而来的汽笛声,一辆满载货物的列车驶入河口口岸山腰站一号线。“这趟1209次列车是中越国际联运列车,装载16个车厢总计496吨的货物。”交接员翟宏利介绍。
中越米轨铁路联运日均开行3对对流班列,从越南、土库曼斯坦进口的铁矿石、硫磺、木夹板等;从国内出口经越南,再转运到泰国、巴基斯坦的化肥、焦炭、钢构件等物资均在口岸交汇,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大宗物资运输开辟了便捷的出海通道。在运行20多年后,中越国际联运谋求着新的发展:以河口口岸为中心的多式联运。米轨直通国际联运、准米轨整车换装国际联运、集装箱国际联运、铁海和公铁国际联运等跨境运输方式,使这条“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直以来,交通通道和开放口岸建设,是河口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大通道带来大开放,大开放促动大发展,把河口与“一带一路”紧紧黏合在一起:
——大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昆明—河口高速公路全程通车,从昆明到河口由8小时缩短至4.5小时;泛亚铁路蒙自至河口段建成通车,从昆明到河口由12小时缩短至5小时;越南河内至老街四车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河内至老街里程缩短3个小时;河口北山边民互市交易市场改造完成投入使用;坝洒至河口12公里长的一级公路建成投入使用,跨合区到县城通行时间缩短为15分钟。
——口岸通关便利化持续提速。河口海关采取设置A类企业专用申报窗口、原产地担保制度、零距离通关协作机制、领导现场审批及“5+2”工作制和每天公路15小时值班、铁路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电子税费支付、通关无纸化、关检“三个一”等10多项服务举措,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河口检验检疫局实施20多项为货物贸易提供便利化服务的措施,帮助企业节省时间,降低贸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通关速度。河口边防检查站亲情化服务、贵宾式服务及全程陪护服务、人员车辆自助通关等一系列措施,为人员、交通工具通关提供便利条件。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既是河口服务国家战略的应尽之责,也是自身发展、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和重大机遇。”河口县委书记毛宗晦表示,河口将充分利用好独特的区位优势,坚持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发展理念,坚持开放主动、内外互动、产业驱动、三区联动,努力实现“边、产、城”融合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发展战略,实现河口开放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跨合区+产业园”增强承载力
在“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河口如何承接?
河口县委、县政府深刻领会“一带一路”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按照中央、省、州关于开放发展的指示要求和安排部署,紧扣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和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等国家和省、州建设机遇期,抓实抓好“跨合区、口岸、国门城市、兴边富民”四大建设重点,在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谋划推动全县开放发展。
8月底,云南惠科(河口)电子信息产业园内3号厂房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从3月12日打下第一根基桩,到6月10日封顶,我们冒着高温酷暑抢抓工期,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施工工期缩短了近一半。”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施工经理姜映林介绍,园区其他4幢单体建筑也将力争在年内全部完工。
距此不远,跨合区南部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使用,作为河口县实施的第一个PPP合作项目,建成后对河口跨合区完善园区设施配套,提升园区公共服务能力,为更多企业投资落地奠定基础。
一项项建设快马加鞭、蹄疾步稳,成为河口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
紧紧围绕“边建设、边申报、边汇报、边总结”的思路,河口跨合区管委会突出“抓申报、抓规划、抓项目、抓招商”工作重点,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向上级汇报争取支持,加强与越南老街对接会晤,已形成商务部和省、州、县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跨合区总规获得省级批复,规划指标和建设用地指标得到落实。
“目前跨合区建设进入重要阶段,未来它将促动河口县域经济由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对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更加强劲。”管委会副主任苏东才介绍。
与此同时,按照“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建成一个集群”模式,河口县围绕加工制造业、跨境商贸、国际金融、现代物流、跨境旅游、国际会展6个方面主导产业,以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等地区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为招商工作重点,先后成功与惠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60亿元的云南惠科(河口)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与深圳华强酷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35亿元的红河州河口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与贵州商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5亿元的河口(贵州)优质农产品集配中心项目,与香港新华集团、深圳壹然集团、贵州勤帮兴农科技、陕西大件物流等多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力争年内项目落地河口。
“走出去+引进来”扩大影响力
河口天鸿贸易有限公司是云天化在越南的指定经销商,今年以来,化肥的出口业绩让总经理石晟杰喜上眉梢:“目前销售额已近3亿元,比去年全年翻了一番,公司在越南清化省的3家直营店也先后顺利开张。”除了国际市场回暖因素影响,让石晟杰不断拓展海外业务的底气,更源于今年初由政府全额买单、企业参保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有了这份政策性信用保险后,我们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中就能减少许多后顾之忧,感谢党的政策,我们到海外拓展业务更有信心了。”
融入“一带一路”,分享全球机会——这不仅是天鸿的个体选择,也是河口企业的共识。
对外贸易加速成长,更加多元化、高层次。截至2017年6月,在河口口岸注册登记外(边)贸企业共488户,同比增长21.5%,其中具有边贸、大贸“双权”经营的公司482户,开展业务企业有129户,经营业绩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户,1000至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8户。
不断扩容“朋友圈”,影响力日益增强。县内企业加强与东盟国家企业之间的合作,贸易日趋活跃,国际交往日渐紧密。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境外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贸易伙伴除越南外,还拓展到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边交会”金字招牌越擦越亮。2016年11月12日至16日,第16届中越(河口)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在河口举行,共设展位900个,贸易成交金额达5.88亿美元,中越贸易合同项目签约22个,总金额达5.8亿美元;国内投资项目签约5个,投资协议资金35.37亿元人民币。
文化旅游是促进国家之间合作的良好载体。2017年1至7月,河口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70.5万人次,同比增长44.9%。旅游业总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33.3%。未来河口将创建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推进滇越铁路开发利用、红河南溪河界河旅游景观带、边境特色旅游小镇等支撑项目建设。与越南就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旅游产品建设、旅游服务标准推广、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安全保障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改革试点+制度创新”赢得竞争力
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这既是资源和要素引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更是体制机制变革与创新的过程。
一大早,河口瑶族自治县北山社区居民王柳梅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接二连三的催货电话赶着她来到边民互市交易市场。“生意兴隆,日子红火,这些都离不开国家的沿边开放政策。”王柳梅说。
自打今年2月以火龙果为主的4种边民互市商品首次采用大型货车运输以来,运输成本大幅降低,火龙果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互市交易呈现“井喷”态势,河口成为越南火龙果陆路出口的最大口岸,王柳梅成了这一利好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这既是河口对外开放全面提速的寻常截面,也是河口县委、县政府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生动投影。
作为云南省首个边民互市管理模式改革试点,河口县不断加强与海关等联检部门的协调联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工作机制,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以全程电子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边民互市申报无纸化、审单自动化、作业智能化和监控效能化,取代以往边民凭借纸质单证申报的传统模式,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边民少跑腿”,每车边民互市商品20分钟内便可完成全部通关流程,通关时间缩短近70%。目前在河口边民互市管理系统中备案并积极参与互市交易的边民达4600余人,1至6月,边民互市完成交易额16.9亿元,同比增长87%;交易量16.7万吨,同比增长117%;交易人数22.2万人次,同比增长96%。2017年上半年,河口互市贸易交易量和值已经接近2016年的全年数。
2013年以来,国务院、云南省和红河州先行先试相继出台了支持河口边合区、河口跨合区建设的政策,对符合边合区、跨合区重点发展产业的企业采取“一事一议”和“一企一策”政策,在企业所得税、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个人所得税等进行优惠,对生产制造企业和贸易加工企业在工业用地、物流、出口、设备购置等给予补贴扶持。通过“一事一议”和“一企一策”政策投资合作,深圳惠科集团、深圳华强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投资项目已经落地建设,香港新华集团、贵州勤邦生物、雅迪电动车等一批在谈企业也密切关注着河口发展。
2017年上半年,河口口岸完成进出口总值5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5%;进出口货运量279.9万吨,同比增长113.1%;出入境人员206.5万人次,同比增长14.8%;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14.2万辆列/次,同比增长70.8%。4项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绝对量创下历史新高。
站在新的起点,河口将一如既往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为云南省、红河州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