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在博南古道抚摸历史

过永平县境内的曲硐村,只见得路两边质朴的民宅,一律青瓦盖顶,土木结构,或小小四合院,或独房单院,或房屋交错,排排相连,没有一定之规,却井井有条,小巷纵横,沟渠通畅,整个村落古色古香。过了一段水泥路面,就拐进了弹石路,再进泥巴路,路两旁树木葱郁,扑来阵阵花香。我想,此行的目的地不会太远了,既然是古道,大抵就藏于前面的山中。

博南古道遗址

赏水墨画 闻松涛声

过永平县境内的曲硐村,只见得路两边质朴的民宅,一律青瓦盖顶,土木结构,或小小四合院,或独房单院,或房屋交错,排排相连,没有一定之规,却井井有条,小巷纵横,沟渠通畅,整个村落古色古香。过了一段水泥路面,就拐进了弹石路,再进泥巴路,路两旁树木葱郁,扑来阵阵花香。我想,此行的目的地不会太远了,既然是古道,大抵就藏于前面的山中。

果不出所料,离花桥村不远,就见博南镇的这个古村落像横卧在半山腰上的一幅炊烟袅袅的国画。当我跨上20来级高高的石台阶,走进花桥小学,进到民国时的县衙时,面对那个古旧的院落,站在一棵巨大的元梅树下,我才知道,花桥这村庄的历史,其实还远远在这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元梅之上。据介绍,丝绸古道之博南古道古代就从花桥这地方经过,这里可是当年马帮云集之地,过往客商无不在此夜宿休整,第二天早早上路,翻越博南山。这里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战乱不断,几经洗礼,几度沧桑。这样想想,花桥人的淡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闲聊中,我们的车队离开了花桥,径直往山上爬,上山的路狭窄、湿滑,坑坑洼洼。车到丛林深处,在一个转弯处,全停了下来,我以为是道路湿滑上不去,正担忧着,却见作家李智红早已站在左旁的一条道口张罗。驾驶员杨师傅说,该下车了,要走博南古道了。方才明白,这是要让我们体验一下当年马帮翻越博南山的感觉。要知道,当年的马帮走在这条古道上时,那可是长途跋涉,人困马乏,野兽出没,或遇大雨、或遭风雪的,那是今天的我们无论如何也体验不到的。

不过,走走总是好。不要说别的,就是闻闻山林中那种沁人心脾的自然之气味,也是极好的,更不要说听那阵阵松涛,看那层林尽染,感受云卷云舒,遥想汉唐气象了。

走青石路 想当年人

路是丝绸古道之一段,五尺宽,铺青石,偶有牛粪堆叠,人迹罕至。路旁古木参天,杂花生树,藤萝缠绕,看得出其原生态保存之完好。我和作家刘平勇陪着夏天敏先生一同前行,随行的还有作家张会军和叶华荫。没有他们相陪,我会随时有种隐忧,担心会有蟒蛇出洞,会有黑熊出没,在这样的山林里,似乎一切皆有可能。说来好笑,不过足以见出这片森林之茂盛,气象之原始。我们一行人走得慢,边走边聊,喘着粗气,时不时还拍照留念。有同伴开玩笑说,当年明朝的状元杨升奄也许就像我们今天一样,途经此地,一定也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不过没我们幸运的是,他当年还不能把自己的形象拍下来,让后生晚辈瞻仰。可是不值得留下印迹的我等无名小辈,也许若干年后,子孙们还会翻出今日登山之照,形象之丑陋,怕只会贻笑大方。众人一笑。

自我陶醉一番,脚下的路就越显得短了。尽管衣衫已经湿透,尽管上气不接下气,终究还是爬上了另一条公路,来到了我们的车旁。上得车来,继续前行。参观了古战场叮当关,吃了指头厚、巴掌大的熟牛肉后,上车前行,只见车两边的参天大树迅速退去,一股清新怡爽之气扑面而来。不多时,车停,步行百步,沿当年古道之遗迹,见得一处荒草凄凄之所在。远看有两个坟堆一样的土石堆,见同伴爬到一处不规则之石级上去探秘,我也好奇,随他们上去看个究竟。见一同伴从地上拾起一块尚完好的瓦片,顿时心生疑惑,难道这不是一处荒坟?

事实证明,我是如此的孤陋寡闻。原来那荒草凄凄之所,竟然就是后人为了纪念明朝状元杨升庵所建的升庵祠。粗看那遗迹,横竖也就丈许宽,坍塌的一个个土堆早已藤萝缠绕,长满了青苔。升庵祠前面当年曾经繁华的博南古道,也被千百年的落叶抚摸、覆盖、腐蚀、渗透,让曾经的遗迹几乎要消失得无影踪了。周围都是一人或几人合围的粗壮大树,即使是那些生长缓慢的藤萝,也已缠绕着某一棵生命力旺盛的大树,从脚缠到顶,长成了绵硬的手臂般粗壮的树藤。和这大自然的沧桑久远相比,让人无不生出几分渺小之感。史载,当年升庵祠的门柱上还有一副对联,堪称绝唱,对联这样写来:“自号博南山人,唱酬遥寄张公子;地近宁西禅寺,英魂常依李晋王。”传说,当年杨升庵被发配云南时,曾路过博南山的宁西禅寺,并在好心的寺庙主持的挽留下小住了一段时日,算是休整,以后又多次往返博南古道,留下了不少的传说和往事,让这博南山多了几分传奇色彩。

遥想当年,大才子杨升庵因为“议大礼”事件被贬,发配云南永昌戍边,在博南古道上或惆怅失落,或逍遥放浪。想着在澜沧江边的霁虹桥头,张志淳、张含、张合父子三人备了麂子干巴和一壶浊酒,在桥头与杨升庵豪饮畅谈,以至于杨升庵感慨万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一首荡气回肠的历史古歌,无不让人心生感慨,也让永平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散落了无数撼人心魄的碎片。

在博南古道,随手抓一把空气,都弥漫着历史的味道。我一直琢磨,这博南古道的每一寸时光,难道都已风化成一首古歌,一阙舞蹈,一段历史,一抹风尘?要不然,这博南古道,为何青石刻魂,绚魅沧桑?

沈洋

Tags: 博南 古道 历史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