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云南省去产能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州市,曲靖如何谋求工业的新转型?如何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提高生态竞争力?在16日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曲靖市亮出了绿色发展“新路径”。
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绿色发展的重大机遇
曲靖市委副书记、市长董保同表示,曲靖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开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局面,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近五年来,曲靖市关闭整合煤矿矿井250对、化解过剩产能1836万吨,关停拆除钢铁企业中频炉12套、去产能152万吨,淘汰工业企业落后生产装置156条、落后产能769.9万吨,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在经济总量节节攀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形势下,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良性互动。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董保同说:“曲靖作为珠江的源头,最宝贵的财富是生态,最具竞争优势的资源是环境,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建。”
目前,曲靖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1个、镇区污水处理站48座,污水管网989.6公里,县城以上“两污”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市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入选全国16个空气质量达标地级市之一。
此外,曲靖市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扎实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25个,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文明县(区)7个,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12.5%,森林覆盖率达46%,比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
改善环境质量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据介绍,过去五年,是曲靖市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活力最足的五年,不仅密集出台了加快突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7个方面内容51项任务十大建设工程的总体框架,还启动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工作,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过去五年,曲靖市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环境监管能力提升最快,实现了城市环境空气、重点流域和重点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测和数据联网传输;同时,环境监管措施也更加严格,以“零容忍”态度,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此外,曲靖市还创建各级自然保护区24个,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44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麒麟、马龙等7个县(区)创建为省级生态生态文明县(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