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翔区以发展产业促农增收脱贫为目标,依托资金技术投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力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组织方式,发挥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力争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龙头带动,着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初步形成甘蔗、茶叶、油料、果蔬、咖啡、畜牧、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并按照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产业,引进和培育21户种养殖“龙头企业”进村,依托资源优势、企业带动,着力打造凤翔“四通酱菜”、忙畔“肉牛”、蚂蚁堆“核桃”、博尚“菜籽油”、圈内“光山茶”、邦东“昔归茶”、马台“芽茶”、章驮“生态鸡”、南美“坡脚茶”、平村“红花生”等系列特色品牌,幅射带动36294户农户增收1.03亿元。
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9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18万户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率达100%,通过开展系列培训,逐步实现合作社运营。同时,通过广泛宣传政策,积极引导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以现有的36家家庭农场为基础,逐步推广,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共享。结合蔬菜产业及畜牧养殖项目的实施,采取手机技术咨询、“三农通”信息发送、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蔬菜种植无公害技术培训、大棚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马铃薯种植、桑树栽植技术、生猪养殖技术、山地鸡养殖技术、疫病防控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220场次,10000多人受训。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菜单式”就业技能和引导性巡回科技培训。
稳固传统蔬菜产业,今年全区计划发展蔬菜5万亩,预计产量6.2万吨以上。目前,全区种植蔬菜4.74万亩,预计总产6.1万吨,预计收入1.83亿元。发展订单蔬菜产业,今年全区28个贫困村计划发展蔬菜种植1.49万亩,争取到产业扶贫资金402.079万元用于各乡(镇、街道)发展长寿仁豌豆、荷兰豆、四季豆、蚕豆、鲜食玉米、有机花菜、马铃薯、蜜本南瓜、订单蔬菜产业1.22万亩。油菜种植面积7.23万亩,涉及10个乡(镇、街道),总产1.54万吨,平均单产208公斤,总产值达8372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全区15565户52921人增收,人均增收1581元,提升油菜产业发展价值。抓好咖啡产业,全区已建成咖啡基地5万亩,涉及邦东、马台、博尚、圈内、平村、蚂蚁堆6个乡(镇)、7687户、3.4万余人。2016/2017季累计收购咖啡鲜果3060吨,合计促进农户增收765万元。
大力实施贫困村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2016年贫困村养殖小区(场)项目计划建设11个,实施年份为2017年,共覆盖6个乡(镇)9个行政村11个小组,702户贫困户,总投资867.1万元。积极扶持博海肉牛养殖场建设。该养殖场每年可出栏商品肉牛100头以上,产值达150万元以上。目前,养殖场存栏肉牛250头。同时,依托小农可持续发展生计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在平村乡实施海惠小母牛项目,组织成立14个互助组,共帮扶300户贫困农户开展肉牛养殖生产活动、养殖技术培训,帮助项目区农户提高畜牧业生产发展水平,增加收入,促进社区综合协调发展。300户受惠农户饲养肉牛300多头,项目实施结束后,可出栏肉牛300头以上,实现产值450万元。下步临翔区拟建设山地鸡放养点51个、生态猪养殖点30个、肉牛养殖点6个共87个扶贫产业养殖点。
着力发展新兴蚕桑产业。2017年全区计划发展种植桑园1万亩,目前已种植2507.5亩,涉及580户农户,投产桑园432亩,共养蚕71.5张,总产量3002.5公斤,价格在每公斤40至41元,已发出货款12.29万元,平均每张价格1718.9元。计划到2018年完成基地建设3万亩。发展芭蕉芋、红薯产业,2017年全区计划种植1万亩,目前已发展种植6965亩,涉及农户969户,力争到2020年发展3万亩。(通讯员 倪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