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迈向大旅游 创新作示范

今后5年,度假区将努力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之地、绿色养生之地、避暑避寒之地、运动健康之地为一体的“大旅游”业态创新示范区,探索走出一条旅游度假型园区全域旅游和全域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基本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示范区。

5年,弹指一挥间!

对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下称度假区)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同样是不平凡的5年,全区按照“规划引区、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兴区、文化活区”的总体思路,全面开展以交通和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以“城中村”改造和“迁村并点”为重点的全域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过去5年,全区服务业总收入由2012年的336.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68.4亿元,增加值由2012年131.1亿元增加到2016年178.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2年10.7亿元增加到2016年1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外资到位金额、接待游客量等各项指标均取得较大增长。

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百倍。

今后5年,度假区将努力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之地、绿色养生之地、避暑避寒之地、运动健康之地为一体的“大旅游”业态创新示范区,探索走出一条旅游度假型园区全域旅游和全域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基本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示范区。

过去5年成绩斐然

过去5年,是度假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5年,全区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多点支撑、多轮驱动的良好局面,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过去5年,度假区深入实施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计划,推进“智慧旅游”工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成功打造了一大批旅游休闲度假项目,产业形态逐步完善,休闲度假格局初步形成。

海埂片区开展传统旅游度假产业项目提升改造,建成洲际酒店、金成财郡、中电投云南总部、天盟农资总部、和韵休闲中心、珏满天下等产业项目,提升改造海埂公园、昆明航天疗养院、昆明海埂体训基地、红塔体育中心,全面推进龙御公馆、福悦商务楼、序古美术馆、公园1903、滇越铁路公园等项目;大渔片区批复经典湖院、经典名院、创意湖畔苑等旅游项目,逐步形成特色饮食文化中心、商务休闲中心、文化休闲中心、滇池文化娱乐广尝珠宝玉石设计创作基地等综合旅游产业集聚区。

过去5年,度假区旅游接待人次由2012年的1042.1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1285.1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12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7.6亿元;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27.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70.1亿元,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稳定在95%以上。

截至2016年底,度假区建成区绿地率为52.82%,绿化覆盖率为56.80%,人均公园绿地63.65平方米,道路、河道绿化率均达100%。目前,度假区共有省级园林单位及小区13家、市级园林单位及小区42家,辖区生态品质进一步提升。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度假区将旅游业作为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增长极,巩固以“高原康体休闲”“民族文化”两大品牌为支撑的旅游文化产业,努力构建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为核心、“D帆船”集体商标营销为支撑,旅游休闲度假产业、文化体育创意产业、金融商贸服务产业、总部经济基地四大产业类型齐头并进的度假旅游产业融合集聚的发展新格局。

度假区将文化产业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品牌兴区、品牌强区的积极作用,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辐射力。2011年,云南民族村被评为“云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荣膺“云南省改革开放30年最具魅力文化品牌”,曾获“绿色中国·2011年杰出创意环保概念奖”和“2012年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

今年上半年形势喜人

今年以来,度假区经济运行稳中有升、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生态文明持续改进。上半年,度假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意见》,通过21条稳增长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对企业的扶持;落实《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度假区房地产去库存实施办法》,加强对文化产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帮扶指导;针对民宿客栈快速发展态势以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要求,率先出台《度假区客栈管理办法》以及《度假区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扶持实施办法》,支持和规范新业态的发展。

数据显示,上半年,度假区实现产业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5.8%;完成财政总收入22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7.1%;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20亿元,同比增长22.4%,实际到位外资728万美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6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服务业总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旅游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79.3%。

按照《2017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项目投资计划》以及《度假区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工作方案》,度假区每月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对101项重点项目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领导,加强项目协调和跟进服务,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项目投资按时序进度完成。

上半年,度假区启动大渔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15.5亿元,积极推进与澳大利亚威秀集团合作项目,拓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同时,围绕大健康开展产业招商,与绿地控股就大渔片区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项目达成协议,成立度假区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细化内容,倒排项目时间表,确保项目尽早落地开工。

稳步推进海埂片区城中村重建改造,完成金家片区回迁安置房389户、1070套房屋分房工作,加紧实施金河、周家等配建社区用房及为民服务站工作。按照大渔片区“迁村并点”工作计划,加紧实施大渔欣城二期B11地块回迁房项目,确保年内完成主体工程的60%。此外,渔阳路、逸华路中段、逸雅路西段、双河路中段、大渔立交等已建成通车。

度假区坚持“一企一策”,围绕产业定位,严把项目准入门槛,用好《度假区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扶持实施办法》等鼓励政策,支持配合辖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财政专项扶持项目。

目前,度假区正把绿地集团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作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和示范项目来推进,同时,继续推动泰国帕塔拉集团等大健康产业项目,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下一步,度假区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进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对重要工作抓住不放,坚持到一线、到现尝到企业,抓问题、抓落实、抓督办,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今后5年,度假区将努力打造成“大旅游”业态创新示范区。

今后5年再创辉煌

今后5年是度假区推动跨越发展、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确保度假区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攻坚时期,也是确保度假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战略机遇期。

对此,度假区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继续实施“规划引区、产业强区、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文化活区”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原春城气候、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要素集聚优势,着力加快海埂片区、大渔片区建设,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养生、高端商务、民族文化产业,努力把度假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高原生态宜居城区、世界高原体育训练和产业基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以加快“引项目、促增长”的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引领消费需求和产业升级创新为目标,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优化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体系,创新构建以旅游度假、高原体训、休闲娱乐、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养老养生、商务会展、商务服务业为主的“大旅游”“大健康”产业体系。到2020年,度假区将力争实现产业增加值28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7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全区服务业总收入达到738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企业总部经济集聚效益;旅游总收入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接待旅游人次达到1160万人次。

此外,加快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推进“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养生”“旅游+新型养老”“旅游+购物”“旅游+特色餐饮”等方式,形成度假区休闲旅游、医疗旅游、健康旅游、老年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旅游商品、特色餐饮等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开放产业体系,拓展度假区产业发展空间,推进旅游业向综合性产业转变;推动“旅游+互联网”跨产业融合,建设度假区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慧旅游景区。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高度共生性,为度假区实施“文化活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对此,立足度假区实际,打造以创意文化、宗教文化、古典文化、民族文化为基础的特色文化品牌,突出资源优势,已成为度假区“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具体目标是以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产业集聚,以资源优势打造文化产业精品,以文化特色铸就文化产业品牌。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5%。

过去

2012年到2016年,度假区旅游接待人次由1042.1万人次增加到1285.1万人次,旅游收入由10.6亿元增加到17.6亿元;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27.9亿元增加到170.1亿元,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稳定在95.6%左右。

到2014年末,度假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3.1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以上。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4亿元,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文化产业的效益已初现。

未来

2016年到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夯实度假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矗

2019年到2020年 “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阶段,实现度假区“经济规模、产业培育、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生态环境、体制机制”迈上新台阶。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