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文山州2017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文山州是集老、少、边、山、穷、战为一体的特殊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脱贫底子薄、攻坚难度大,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州委、州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弘扬“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破除“思想贫困”“精神贫困”障碍,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聚焦目标,全面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逐步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和深度贫困。

发扬“西畴精神”苦干实干加油干 开创全州脱贫攻坚工作新局面

文山州是集老、少、边、山、穷、战为一体的特殊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脱贫底子薄、攻坚难度大,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州委、州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弘扬“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破除“思想贫困”“精神贫困”障碍,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聚焦目标,全面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逐步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和深度贫困。

今年以来,全州紧紧围绕完成12个贫困乡(镇)、59个贫困行政村、14.72万人脱贫出列的目标任务,实行时间倒排、目标倒逼、责任倒追,锁定对象、分类施策、挂图作战,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措施的落实,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和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的部署以来,全州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对责对标对表深入查找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倒排整改时间表,边查边整改,限期补齐“短板”,按照“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的原则,扎实做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为全州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奠定基础。

抓核心,高位推进强组织

州委、州政府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治意义,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端正政治态度,强化政治担当,时时处处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标校准,主动找差距,以绝对认真、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州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州政协主席、文山军分区政委和所有副州长以及相关厅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文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由州委副书记担任,从州属相关部门抽调44名工作人员,集中到指挥部的8个处具体开展工作。州委、州政府先后10多次组织召开常委会议、常务会议、领导小组会议,多次召开脱贫攻坚暨易地扶贫搬迁、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涉农资金整合、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等相关脱贫攻坚工作专题会议、培训会议和推进会议,对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再研究、再部署、再安排。选派组建了2017年驻村扶贫工作队,派任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并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业务培训。全州共组建了42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扶贫工作队329支,共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081名进村开展工作。

抓关键,政策精准提效率

针对部分干部脱贫攻坚政策不熟悉、工作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州委、州政府组织开展重学脱贫攻坚政策活动,将各种政策文件汇编成册,组织各级干部群众再次系统学习,熟悉掌握各种政策、文件要求。同时,组织集中开展业务培训,今年6月份以来,先后召开了州、县、乡、村四级5000多人参加的“文山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讲报告会”和“文山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业务培训班”,以及动态管理工作业务培训等,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熟悉政策、理解政策、把握政策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偏差,精准到位。

抓重点,对标对准促整改

文山州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全州共派出1万余人组成的专项工作队,与驻村工作队一起进村入户共同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查找整改工作,全州贫困人口漏评、错评、错退和帮扶措施“一刀切”问题得到了全面排查和整改。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整改,全州“三年行动计划”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规模25053人全部锁定,搬迁对象不精准、资金政策偏差、住房面积超标、旧房拆除不落实、安置点选址不合理等问题得到了整改落实。加大省、州、县(市)规划项目衔接,争取资金支持,加大督促指导,完善工作制度,加快推进资金整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各行业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全州已纳入统筹整合资金规模25.74亿元,已整合到位23.72亿元,完成支出11.57亿元。稳步推进全州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按照“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的原则,全州各级各部门共抽调24829人组成的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对责对标对表深入查找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倒排整改时间表,边查边整改,扎实做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全州共动态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0.6万户、贫困人口41.9万人,贫困人口占全省447.48万人的9.37%,全州贫困人口数量排在全省第四位;贫困发生率13.27%,低于全省0.37个百分点。

抓方向,规划引领促发展

近期,组织各县(市)认真修改完善《文山州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和《文山州小康行动计划(2017-2020年)》。《规划》从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安居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社会扶贫和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9个方面,明确发展方向,确保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我州全部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解决。

抓政策,创新机制促攻坚

州委印发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并配套出台了《文山州县(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实施办法》《文山州行业扶贫考核办法(试行)》《文山州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方案》《文山州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办法》《文山州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方案》《文山州易地扶贫搬迁推进工作方案》《文山州脱贫攻坚综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等30多个文件。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突出重点,大胆探索,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了一条有文山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径。

抓基础,合力攻坚促脱贫

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为重点,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全州共完成脱贫攻坚资金投入112.2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完成23.43亿元,省级财政资金8.94亿元,州级财政资金3.2亿元、县级资金5.43亿元,业主投入资金31.83亿元,群众自筹39.39亿元。全州发展了木本油料380万亩、三七47.8万亩、辣椒185万亩、甘蔗60万亩、烤烟40.85万亩、出栏生猪625万头、肉牛79万头、家禽9012万只;完成贫困群众职业培训4.9万人次;全州外出务工69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7.8万人次。全州计划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053人,目前实施搬迁2088户8584人,实施了70个集中安置点。

通过集中安置、分散安置两种方式,全州启动建档立卡户住房建设1724套,开工率82.57%;竣工1042套,竣工率49.9%。建成贫困村幼儿园项目38个、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小学校设施项目88个、贫困地区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校项目5个、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2所、乡村教师培训6550人次。建成贫困地区县级公立医院项目3个、贫困乡镇卫生院2所、贫困村卫生室项目20个、贫困地区医技人员培训4076人次。实施贫困地区交通扶贫骨干通道建设52条,农村公路建设2173.9公里,通村公路建设2141.9公里、农村不达标路段改造32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8座;实施农村重点水利工程33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86个、农村小型农田水利项目15个、烟水工程701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提升119个,实施农村污水、垃圾等环境综合治理75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35万户,实施重点能源工程建设输电工程项目41个。

抓监督,层层传导压责任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等承担的脱贫攻坚责任,同时,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明察暗访和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在全州进行通报,对失职渎职、顶风违纪的加大追责力度,用严明的纪律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州级派出8个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州纪委监察局派出纪律专项检查组,确保督查全面、到位。充分发挥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的监督作用,确保整个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精准。今年来,全州共给予提醒谈话、诫勉谈话18人,问责76人,党政纪处分3人,通报曝光4批43起典型问题。

抓宣传,内生动力激活力

制定出台相应的约束措施,真正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作用,进一步把群众组织好、引领好、动员好,主动决战贫困、早日摆脱贫困。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有效措施和显著成效,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战胜贫困的典型事迹,努力形成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同步奔小康的生动局面,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正能量。

任重道远,砥砺前行。在州委、州政府带领下,按照到2020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总要求,倒逼目标,压实责任,做到深度贫困村“七个全覆盖”和贫困户“九个全覆盖”。2017年实现59个贫困村出列,14.72万人脱贫;2018年实现文山、砚山、西畴3个贫困县(市)摘帽、136个贫困村出列,18.82万人脱贫;2019年实现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5个贫困县摘帽、40个贫困村出列,8.4万人脱贫。到2020年,稳定实现深度贫困村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深度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全州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深度贫困县(市)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