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普洱:跨越发展 绿色崛起

每到周末和长假,已在昆明工作了8年的青年教师陈思都会尽量挤出时间,邀约普洱籍的同学朋友一起回家乡走走聚聚,再调回普洱的想法日愈强烈。“去过很多地方,都比不上普洱生态优美、人际和谐、生活幸福。

每到周末和长假,已在昆明工作了8年的青年教师陈思都会尽量挤出时间,邀约普洱籍的同学朋友一起回家乡走走聚聚,再调回普洱的想法日愈强烈。“去过很多地方,都比不上普洱生态优美、人际和谐、生活幸福。”

作为云南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州市、北回归线上资源富集的最大绿洲,跨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绿海明珠”普洱仍保持着“天蓝、水清、地绿、土肥、林茂、空气清新”的宜居宜业环境,优越的生态、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普洱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间,普洱市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确立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聚力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中构建起绿色发展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代表、普洱市委书记卫星聆听了十九大报告后兴奋地说:“绿色发展是千秋功业,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展望明天,普洱将按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任务,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普洱成为名副其实的宁静、和谐、美丽绿洲。”

绿色发展大网全面展开

自2013年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几年来,普洱市在顶层设计、评价考核、政策激励等方面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形成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全国率先推行绿色考核。将绿色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与生态效率指标纳入县(区)综合考核和绿色经济考评的重要内容,占总分值的30%,以“绿色行政”推动绿色行动形成自觉。

——出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定和行动方案,全面启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景东县成为全国5个“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项目”示范县之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评估其服务价值为每年545.06亿元。

——从“审钱”的经济责任审计,延伸到“审天”“审地”“审空气”的生态审计。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导向突出绿色经济发展。

——构建绿色发展多维立体法治屏障。普洱市人民检察院提起云南省首例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增设环境资源检察处,以“预防、打击、修复”为主要手段,实践“绿色检察”。

——建立完善绿色标准评价体系。发布绿色工业企业评价准则、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编制完成绿色村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评价标准,制定16项63个农业地方规范标准,积极推进绿色茶产业、绿色咖啡产业、绿色生物药业、绿色畜牧产品、绿色水产品和绿色示范庄园、绿色餐饮业、绿色旅店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五年间,普洱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层次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逐步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指导层面到实际操作层面的转变。伴随着一系列政策制度,绿色发展大网全面展开。

构筑绿色发展支撑引擎

改变“富饶的贫困”面貌,“生态保护第一政绩”与“跨越发展第一要务”如何统一?

普洱市以问题为导向,下大力气解决事关绿色发展长远性问题,着力建立和完善绿色发展的支撑体系,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强化政策支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争取到国家17条、省27条支持政策,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十三五”期间,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将实施总投资3639.8亿元的707个项目。创新筹融资机制,成立绿色金融服务中心,组建绿色经济融资担保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支总规模50亿元的绿色经济发展基金。

强化文化支撑。成功举办3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聚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大计,让绿色思想文化浸润全社会。倡导绿色交通和出行,引进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布设51个城市慢行系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深入开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十进入”活动。

积极开展“大事件”营销,成功举办国际茶业大会、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民族团结进步论坛等活动,在国内外推出《佤部落》《天赐普洱》等艺术精品。“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

强化平台支撑。把绿色发展融入城市建设,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和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城市,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生态文明标杆城市”荣誉。一个个国家级的金字招牌背后,是普洱致力于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市场需求,推动绿色农业生态化、绿色工业可循环、绿色服务业可持续、全社会绿色发展普及化,优化空间格局、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城乡、构建绿色社会,普洱市实施八大试验示范工程,打造四大基地,实施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

“天赐普洱·世界茶源”,一片片绿叶,串起10个县区130万茶农,占全市总人口一半,农民来自茶产业的年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0%。普洱以茶叶、咖啡、生物药等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有机的发展路子,打造特色生物产业基地,成为全球普洱茶最大基地,全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中国咖啡之都”。

森林广袤,潜力无限。普洱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林化为龙头,林浆纸纤、林板为两翼,非木质林产品采集、特色经济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观赏苗木和森林生态旅游为补充,构建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体系和森林城镇体系,打造现代林产业基地。2016年,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490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211.6亿元。全市农民每年人均获得林产业收入2950元,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普洱发展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正当其时。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积极发展“旅游+”,推动生态资源与休闲度假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边地文化、生态体验、健康养生、康体运动等主题,普洱努力建设集文化旅游、养生养老为一体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成功创建普洱国家公园、西盟勐梭龙潭、北回归线标志园4A级景区,实现高A级旅游景区“零突破”。2016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56.59%,对全市GDP贡献率达6%。

发展绿色经济,打造四大基地,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普洱各族人民在绿水青山间收获了金山银山。

绿色福祉导向永续发展

“让普洱的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产品更生态,今天已经变成了普洱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永续的发展主题。”长期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普洱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傣族教授李亚红这样总结普洱坚持绿色发展的成效。

山更绿。全市森林面积304.8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80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68.83%,高于全国甚至欧盟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有林地面积是全省的3.4倍、全国的8.1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度价值达285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水更清。监测河流的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92.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619万千瓦,占云南省的近1/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居全国之首。

天更蓝。人均碳排放量4.29吨标煤/人,与发达国家接近。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占比达99.8%,中心城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12倍多。普洱成为全国气候舒适指数最高、空气洁净度最好、负氧离子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生态环境更美。全市建成自然保护区16个,自然湿地保有量3.05万公顷,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0.1%;4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2个。全市28个村被授予全国美丽乡村,37个村被列为国家传统村落目录。全市保存的物种接近全国的1/3,黑冠长臂猿数量占全国2/3以上。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7.12%,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2%。绿色成为普洱最大的特色,生态变成了普洱最大的优势。

人民更富裕。“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2.3%,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云南省1.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大关,GDP和人均GDP实现翻番。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0.2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016年,普洱市绿色经济各项指标快速增长,绿色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实现绿色GDP 527.98亿元、绿色人均GDP 2.02万元、4大绿色产业增加值25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11.6%、12%;绿色GDP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2%,四大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57%,绿色产业信贷余额占全市信贷余额的比重达87.5%。

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今天的普洱,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王永刚 李汉勇 谭雅竹)

Tags: 普洱 绿色 发展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