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过上好日子 靠的是一双勤劳手

金秋,家住富民赤鹫镇阿纳宰村委会的杨启华收获满满。去年刚脱贫出列,今年全家收入就翻一番,四亩万寿菊卖了2000多元,板栗也有好收成。如今过上好日子,靠的是一双勤劳手。

金秋,家住富民赤鹫镇阿纳宰村委会的杨启华收获满满。去年刚脱贫出列,今年全家收入就翻一番,四亩万寿菊卖了2000多元,板栗也有好收成。如今过上好日子,靠的是一双勤劳手。

杨启华家共有五口人,妻子角淑芬没有工作,三个孩子刚毕业,虽无病痛残疾,但全家的收入就是靠他在外打工,生活过得非常艰苦。“我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最多赚1500元,根本不够用。”生活没有把这个汉子打垮,他回忆那几年,每天早上5点起床去市场拉货,完了再去工地搬运水泥,晚上8点前下班的话就去朋友的宵夜摊帮忙,苦来的钱勉强够全家的开支。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终于熬到三个娃娃毕业。

“贫困户这个帽子让我觉得非常害羞,身体健全为何不能自食其力?”去年,听说村里开始推广种植万寿菊,通过镇上的引导和说服,杨启华加入这个队伍。因为没有经验,杨启华看着家里的万寿菊种子茫然失措。不会种怎么办,那就去找会种的人学习。杨启华用了一个月时间,到村里另外一个种植户家打工,不要酬劳帮别人打工,就这样慢慢学到了手艺。去年,杨启华开始种植万寿菊,按照市场价格每公斤1元,今年4亩万寿菊赚了2000多元,这比他在外打工赚得多,也不那么辛苦。谈到父亲,女儿小杨心怀感激。“现在我和哥哥弟弟都出去打工,能自己养活自己,父亲种花赚的钱就留给他们养老,摘下贫困帽子,得靠自己双手。”

赤鹫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阿纳宰村委会是富民县内两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万寿菊种植成为阿纳宰村的产业扶贫项目。“我们的原则是贫困户至少种植一亩,像杨启华这样的则被纳入种植名单,由政府提供安全有保障的种子。采取政府+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建立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长效机制。”(记者张星宇)

Tags: 好日子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